从洞穴、月球到休闲CCR(上) — Bill Stone的理想与现实,2013年潜水市场上风头最劲的新品,非seMKV(以下简称MK6)莫属。和波塞冬联合推出从零起步的休闲R课程,EX一个展会上四五家代理商气势恢宏地展示MK6,其它几款参展的R相比之下简直是可怜巴巴地窝在角落里,JJ-R的
CCR  
当前位置: > 潜水技巧 > 从洞穴、月球到休闲CCR(上) — Bill Stone的理想与现实

从洞穴、月球到休闲CCR(上) — Bill Stone的理想与现实

时间:2016-02-23 00:00

2013年潜水市场上风头最劲的新品,非Poseidon MKVI(以下简称MK6)莫属。PADI和波塞冬联合推出从零起步的休闲CCR课程,ADEX一个展会上四五家代理商气势恢宏地展示MK6,其它几款参展的CCR相比之下简直是可怜巴巴地窝在角落里,JJ-CCR的发明者Dave Thompson亲自到场拆装讲解,也只有二十来个技术狂人去听。

(Poseidon MKVI)

尤为讽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MK6的发明者更加牛逼,虽然这的确是事实。MK6的很多拥趸或许并未想过MK1到MK5都去了哪里,也未曾听到过Bill Stone和Richard Pyle的名字,更不会理解Bill Stone在访谈中一再强调“这只是一台休闲CCR”时是怎样的心情。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想说,在Bill Stone推出MK5的时候,它是地球上最先进的CCR,在世界上最深的水下洞穴探索中使用;而十多年后推出的MK6,却是一台只能下潜到40米的,休闲专用的机器。

(Bill Stone with his MK5p)

我只想说,他的公司在被波塞冬买下之前,本来是叫做Cis-Lunar,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他设计CCR的终极目标是奔向月球,最深的水下洞穴也不过是他的试验场;他在全球最大科技讲坛TED上那场霸气十足的讲座,名字就叫做“从洞穴到月球”,根本没有带休闲潜水玩儿的意思。

(红牛:简直帅到爆炸!)

(小八卦插播:其实说被波塞冬买下并不精确。事实上,在2006年,一个来自瑞典的神秘公司DP Scandinavia AB先买下了Bill Stone的Cis-Lunar,然后又买下了波塞冬。消息辗转传出,群情汹涌。以下是某论坛上的一段对话:

“这公司把Cis Lunar买了又要买Poseidon!”

“他们想干什么?”

“一统天下,唯我独尊,规定大家以后怎么玩”

“开玩笑吧,难道他们有中国人投资?”

“一统天下?我以为这是GUE和DIR那帮人的念头呢!”)

 

***************************************

所谓CCR,Closed-circuit rebreather,密闭循环呼吸器,其实原理上是个相当简单的东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被过滤掉,再加入新鲜氧气,循环呼吸。对了,就是宇航服里也要用的那玩意儿。总归是在没有可呼吸空气的环境里,可以尽量减少携带气体量,延长可呼吸时间就对了。CCR在潜水中可能的优势,以及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有这些优势,在本系列后面的帖子里将会有详细的讨论,现在我只能说,它是很好很好的,但也是麻烦甚至危险的,买之前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它么?你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换取那些优越性么?

Bill Stone最开始做CCR,只是为了洞穴探索。许多大型洞穴系统的通道中间都被所谓的sump(求中文翻译)打断,需要潜水过这一段,才能发现新的通道。从洞穴入口到水边经常需要在各种攀登,速降,爬行一两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量气瓶的开放式SCUBA设备完全不实际,CCR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在那个时候,CCR几乎是海军和NASA的专利。然而军队当时采用的都是纯氧CCR,听说过“氧中毒”这个词的同学们应该知道,纯氧一般情况下不能在超过深度六米的水中呼吸。就算经过严格选拔的大兵哥们不是人,深过十米二十米也要开挂了。而Bill Stone面对的,是数十米甚至过百米的深度。同时,不论是海军还是NASA的CCR都不具有足够的冗余度,而洞穴潜水,尤其是深入地下洞穴系统,远离任何可能救援的潜水,需要有足够的冗余度,来保证安全和实用。那怎么办呢?

Bill Stone决定,自己做个比海军和NASA都更牛逼的CCR。

在美国的时候,新移民总是热衷于谈论“美国精神”。自由?独立?奋斗?在我看来,Bill Stone这样的人才体现出了“美国精神”: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能够相信自己业余在地下室里鼓捣,会做出比军队与政府尖端研究机构更牛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不但真的做了出来,还有数项专利被NASA买下,现在也是NASA的顾问。

CCR的原理很简单,结构说起来也很简单:过滤剂,气瓶,呼吸回路,控制电路,如此而已。这些年国外一直都有人在家自制CCR,然而作为平民CCR第一人,Bill Stone在当年所面对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他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天早晨5点起床,先去地下室干活儿,然后才吃早餐上班;下班回来继续一头扎进地下室,如此数年,几乎从不间断。

当然,后果之一就是,后来他离婚了。当然,再后来他又有女朋友了。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不过,他是Bill Stone啊,他有多牛逼我还没讲完呢,照搬有风险,模仿需谨慎哦。

我们先把CCR放在一边,来看看Bill Stone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人吧。他接触到探洞是大学时候,假期探上瘾了,开学发现时间不够,怎么办呢?工程系学生Bill Stone跑去了地质系,愣是说服地质系开设了一门探洞课程。从此,他探洞不但不需要请假,还可以挣学分!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Bill Stone觉得自己真心没办法数着假期过日子。转行去职业探洞?不,他直接和找好的工作单位商量,一年只上九个月班,人家居然也就答应了。于是一年中九个月他在华盛顿某国家设计院做公务员,另外三个月则和US Deep Caving Team在各地探索大深度洞穴系统,尤其是是在墨西哥的Huatla平原。

Bill Stone是探洞,包括洞潜的主力。最开始觉得气瓶太沉重的时候,他的解决办法是设计更轻并抗高压(400 bar)的复合材料气瓶;然而即便如此,当气瓶实在太多时,运输仍然变成了一个大问题。1984年在Huatla平原探洞的潜水员是这样背瓶子的:

探洞队的一个成员来自美国海军,他告诉Bill Stone,还有另一种可能。

Bill Stone 开始研究PLSS -- 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可携带式生命支持系统。就像前面说过的一样,他在海军的MK16和NASA的宇航服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始终觉得无法满足探洞的需求,于是决定自己做一个。

1987年,Cis-Lunar MK1诞生了。

虽然看起来老土粗糙,和现在的CCR相去甚远,但MK1可是全世界第一台有两套完全独立循环系统的CCR,而且它所含的过滤剂和气体足够一个人在水下呆上两天两夜。为了测试MK1,Bill Stone在佛罗里达的Wakulla Springs(没错,就是WKPP所在的,后来JJ跟Casey在这里创下洞潜世界纪录的Wakulla Springs)水下呆了整整24小时。虽然有小说看,24小时恐怕还是蛮难熬的吧,而且,他不戴手套不冷嘛!

(Bill Stone 在 wakulla springs)

MK1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憎水膜(hydrophobic membrane)分隔处理。Bill Stone采用了太空中常用的氢氧化锂做二氧化碳过滤剂,此前从来没有人在水下用过它,因为……它如果进水,会大量放热甚至炸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说到这个憎水膜,Cis-Lunar被收购时论坛上还有这么一段讨论,可惜实在很难翻译成中文:

楼主:“Cis Lunar活回来了?太好了,他家有好多东西我真希望我的Inspiration有啊!比如说我真心想要有Homophobic(憎恶同性恋)膜!”

围观群众A义正词严地表示:“不要搞歧视!没这个膜可以做好负压测试咧。”

围观群众B热心出主意:“哥们,科技不一定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办法,比如homophobic膜……你有没有试过说’不行‘或者’我头疼‘?”

围观群众C开始胡乱揣测:“homophobic膜是配合破掉的背板一起用的么。。。”

围观群众D看不下去了:“虽然说拼写纠错功能是不大好使,但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有的人能弄明白Haldean algorithm和VPM这么复杂的东西,却不会拼hydrophobic(憎水)膜!”

(红牛: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我们一起期待豆腐大大“尽快”写出下半篇文吧!你们,你们真的懂我的意思是不是?!)

 

本文已获作获作者授权转载自作者本人微信公众号,私人分享文章请保留出处及此版权声明,媒体及公众平台转载请先联系作者本人(denovo@gmail.com)获得授权。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