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参需求刺激全球捕捞 致数量锐减,外媒称,几乎没人察觉到这些年来海参正从沿海生态系统中消失。世界各地的渔民疯狂捕捞它们。而这只有一个原因:为了主要把它们出口到中国。在那里,海参像鱼翅一样属于昂贵食材。关于海参极高营养价值的介绍,使得它越来越受国人的青睐: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
海参  捕捞  
当前位置: > 潜水资讯 > 中国海参需求刺激全球捕捞 致数量锐减

中国海参需求刺激全球捕捞 致数量锐减

时间:2015-03-30 00:00

外媒称,几乎没人察觉到这些年来海参正从沿海生态系统中消失。世界各地的渔民疯狂捕捞它们。而这只有一个原因:为了主要把它们出口到中国。在那里,海参像鱼翅一样属于昂贵食材。

关于海参极高营养价值的介绍,使得它越来越受国人的青睐: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胆固醇;含有8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含有特殊的活性营养物质。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3月18日报道,瑞典生态学家汉普斯·埃里克松在专业杂志《生物保存》上撰文介绍了这种备受东方美食家喜爱的物种正面临多么严峻的情况。虽然中国人消费的鱼翅越来越少,但对海参的渴望却一直没有减弱。

在数十种有商业利用价值的海参中,已有7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供职于澳大利亚国家海洋资源和安全研究中心的埃里克松说:“中国的需求刺激了全球的海参捕捞。”

对于在海岸附近捕捞海参,目前只有很少的规定和限制。埃里克松说,现在有20多个国家在过度捕捞后已经完全或部分停止了海参捕捞,例如印度、坦桑尼亚、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在中国市场上,干海参价格很高。据报道,日本产的一种海参每公斤价格高达3000美元,其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一些产于热带的品种晒干后每公斤价格也高达1670美元。

但渔民只得到一小部分利润。尽管如此,捕捞海参仍然有利可图,因为那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潜水员或渔民往往还用传统的徒手方式捕捞海参。

这种棘皮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双重作用——既充当垃圾清理者又充当回收工厂。海参能分解沉入海底的死亡海藻等,然后再把一些成分排入海水,作为海洋生物的营养素被利用——这是一个循环系统。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马修·斯莱特认为,欧洲的海参品种很快也会受到威胁。

现在,中国在国内大规模养殖热销的海参品种,以这种方式满足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需求。这还不足以改善野生海参的境况,但在长期内或许能够保证它们的数量。

 

【延伸阅读】中国海参需求旺盛 引发塞拉利昂岛民“采海参热”

国际在线专稿:据路透社报道,每当夜幕降临时,塞拉利昂巴纳纳群岛的居民们便开始了海参的采集战。虽然对当地的岛民来说,海参不算是名贵的产品,但因为中国对海参庞大的需求以及对其高端天然滋补品的定位,让这个非洲国家的岛民将开采海参卖到中国当做可观的经济收入的来源。

四年前,第一批中国海参贸易商来到塞拉利昂巴纳纳群岛上收购当地鲜为人知的各种刺参类海参,并让岛民们相信了采集海参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自开采海参热以来,一名20多岁的小伙就一直从事潜水采海参工作。他卖海参给中国买家获得的收益,使他可以在首都弗里敦南部投资土地。

而中国贸易商跨洋购买海参获得的利润究竟有多少呢?据了解,中国商人在当地收购一桶7公斤海参的现价是15万利昂(35美元),而到达广州批发市场后,类似塞拉利昂品种的干海参售价最高为每公斤133美元。

如今,巴纳纳群岛采集海参的可持续性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有观点认为,巴纳纳群岛的海参资源已所剩不多。另外,塞拉利昂政府也开始打算对海参行业进行整治。塞拉利昂环保局负责海参研究一名官员表示,“我们不想陷入过度开发的境地。但我们目前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增长率,不知道存量。”从事海参贸易的一名当地人称:“如今,找到它们(海参)很不容易了。”

 

伴随着野生海生的过度捕捞,要满足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成了必然的趋势。市面上售卖的海参是否人工养殖,不是人人都可以识别,但关于海参养殖引发的一场央视与海产协会间的争议,值得关注。海参,你还吃吗?

 

【延伸阅读】央视曝大连养殖户用抗生素喂海参 海产协会反驳

 

针对日前央视曝光“大连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养海参”事件,9月16日下午 ,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组织专家召开发布会回应称,报道以偏概全,已对当地海参产业造成冲击。

与会专家强调大连海参养殖“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仅在育苗期用药,上市时已降解。

他们同时强调,会上仅以个人身份发表意见,与其所属单位无关。

一位不愿具名的海洋局海参专家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央视曝光的12种药物中,大部分用于清池消毒、防治细菌,在其他水产养殖中也会用到,系常规用药。

但9月10日,辽宁省渔业协会海参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获得育苗许可的“黑户”大量存在,部分不法养殖户在海参育苗阶段违规投放大量抗生素,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此前有公开消息称,正规海参育苗企业流程严格,过程封闭,小作坊式的育苗则缺少基础投入,病害较多。

 

争论一:

央视:投喂参苗,抗生素、杀虫剂应有尽有

辽宁专家:仅在育苗期用,上市时已降解

据央视报道,渤海湾海参养殖户为提高海参幼苗成活率,防止生病,会在参苗池里添加大量药物。大连长兴岛一位的海参养殖户称,“撒青霉素,消炎的,杀菌的”。

报道中,记者在育苗车间附近,发现头孢曲松纳(抗生素),盐酸诺氟沙星、六抗底安、聚维酮碘溶液、海参解毒安、酵母细胞壁多糖等多种药物,还有菊酯类的杀虫剂灭扫利。

但在16日的发布会上,中科院黄海所博士、农业部水产病害防治专家王印庚称,央视未指出用药是在育苗期还是养成期。

他说,育苗期,为帮助海参的健康养殖,养殖户会添加少部分药物,用药频率会进行控制,而养成期则绝不会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降解,海参才可上市。“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最合理的方式。”

参加发布会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海参专家隋锡林表示同意上述说法,他也认为央视的报道不确切。他称,说海参是靠抗生素喂大的,是天大的笑话。

参会的辽宁省海参协会会长刘春宝这样对央视的报道提出质疑,“投放抗生素来促进海参生长,成本太高,不现实。”原因是,养成期的海参圈太大,一般要在100亩以上,大的要上千亩,如果用抗生素,得投多少?

 

争论二:

央视:养海参致生物灭绝

辽宁专家:还有其他原因

央视报道称,每当海参圈放水时,周边就会有死鱼,近海候鸟也受到威胁。一位海参养殖场老板透露,清理海参粪便或污渍时,他们使用的都是次氯酸钠和医用双氧水。

辽宁省海科院等多家机构监测数据表明,海参养殖对海洋污染严重,排放的COD、氨氮等指标是其他养殖业的数百倍。有渔民表示,在这片海里,像乌鱼、对虾等其他生物现在都已经“灭根了”。

但发布会上,隋锡林反对了上述说法。他认为,海水的COD、氨氮超标并不是养殖海参造成,其中还有各方面原因,不能以偏概全。他质疑了辽宁省海科院等多家机构有上述监测数据。

王印庚表示,养殖户会有选择杀死部分鱼类,“这是养殖工艺的必要手段”,是为了防止这些鱼“捕杀”海参苗。

 

争论三:

央视:海参不受这些药物的毒害

专家:海参非常敏感

央视报道中提到,海参是棘皮动物,没有高级神经中枢,因此很多药物对它没有毒性,一些养殖户恰恰利用这一点,大量使用药物控制海参养殖环境。

对此,隋锡林和王印庚均不认同。他们表示,海参对海洋的水质、水温都非常敏感。隋锡林称,“海参比虾类、贝类都要高等,要求饲养在清水中,说药不起毒性作用,这是无稽之谈”。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