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考古开启“潜水季”探寻太湖、洪泽湖水下宝藏,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隋炀帝陵获“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天,江苏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了2014年工作成果,公布2015年工作重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江苏将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对江苏境内的水域进行摸底,而后进行
考古  
当前位置: > 潜水资讯 > 今年江苏考古开启“潜水季”探寻太湖、洪泽湖水下宝藏

今年江苏考古开启“潜水季”探寻太湖、洪泽湖水下宝藏

时间:2015-01-11 00:00

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隋炀帝陵获“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天,江苏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了2014年工作成果,公布2015年工作重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江苏将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对江苏境内的水域进行摸底,而后进行考古。

探寻隐藏在水下的历史秘密

江苏是沿海省份,境内湖泊众多,太湖、洪泽湖、石臼湖……还有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

苍茫的水下,会不会有历史秘密?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瑾胜表示,2015年,江苏的文物工作重点是水下考古。“江苏将和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合作,对太湖、洪泽湖等水域,进行水下考古。不过,考古之前,要先做好前期的调查。”其实,江苏水下考古之前已经有先例。镇江就曾经打捞过焦山江心岛南朝梁代摩崖石刻《瘗鹤铭》。据介绍,《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撰写的一篇铭文,原刻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栈道摩崖之上,临江绝壁,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后山石崩裂落于长江。从南宋起,就零星打捞过,从没间断。2010年,四块残石终于被打捞出来,但碑文已经风化。

正在为大运河建“监控平台”去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苏是大运河遗产的核心省份,扬州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瑾胜介绍,大运河跨越了8个省,河道总长1011公里,至今仍然影响着沿岸2亿多人的生活。大运河在江苏段最长,约700公里;列入世界遗产的河道有6段,占遗产区总面积的46%;扬州的个园古建筑群、廋西湖等历史遗存22处,占遗产点总数的40%。

河的“起点”在扬州,大运河最早开凿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在今天的扬州开凿邗沟。大运河还塑造了沿线一代代人“逐水而居,枕水人家”的生活方式,其中苏州城以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创造了双棋盘式格局,将运河水引至家家户户门前,形成了独特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居住模式。
而无锡旧城南门外形成以运河为轴、清名桥为中心的繁华街区,呈现了长达1.6公里的“水弄堂”奇观。

大运河申遗后,对运河沿线遗产点的保护,成为关键。怎么保护呢?刘瑾胜表示,目前,就江苏段而言,正在建设一个全省级的监控平台,在遗产点周边布置监控探头,可以实时传回遗产点的保护情况。“不用去现场,在办公室里,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屏,很快就知道沿线的情况。”

除了建设省级监控平台外,徐州新沂窑湾古镇历史街区、镇江西津渡等遗产点,也正在努力将来申报“大运河扩展项目”。
江苏有多少馆藏“宝贝”?

江苏有多少馆藏宝贝?2012年开始,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来摸家底。

刘瑾胜介绍,为了普查江苏的可移动文物,目前,江苏有文物普查员2000余人,组织了省级文物普查志愿者120人,省级文物普查专家24人。目前已经完成了全省43602家国有单位、有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共771家的调查,目前正在进行数据登录中。南京市江宁区、太仓市、灌云县在全国率先完成文物普查数据上传工作,苏州市、扬州市提前2个月完成系统外文物认定工作。截至今年1月8日,江苏省各类文物收藏单位共上传文物数据近20万件(套),排名全国前列。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