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的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虽然潜水作为一项潮流运动逐渐在全球普及开来,但还是有不少人因为对潜水的误解导致不敢尝试这项运动。下面就让小尚为你还原潜水的真相。
误解一:潜水是我爷爷辈(渔民)的运动吧?现在应该已经过时了。
真相:很多人觉得,在海边嬉戏,双脚浸泡在温和安静的海水中,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遨游就算是一种享受了。大错特错!这才是老人家会做的事。试想一下,经过专业的训练,戴上潜水装备之后,你能与海里的鱼儿共舞;别人在海上冲浪,你在海底遨游;你能探索被海水浸没的洞穴;从南极或北极飘来一块巨冰,你能顶着巨冰畅游;还能在一些沉船中探险寻宝...潜水带给人的刺激就算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误解二:潜水只适合热带地区的人。
真相:有些人认为,热带地区降水量多,也更靠近海洋,所以潜水的机会也多。其实,潜水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江、河、湖、海...只要有水的地方有能潜水。在不同的水域,能体验到不同的潜水乐趣,因为每个地方的水下世界各有其特色。近些年来,潜水愈加流行,已经脱离了“运动”的性质,上升到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的高度。
误解三:海里有鲨鱼,这些凶恶的家伙会吃潜水玩家。(这点你否认不了吧,我可是看过电影《大白鲨》的人)
真相:你被好莱坞骗了,鲨鱼从来就没有吞食潜水者的习惯(除了特定的一些区域,当然这些区域会打上禁止潜水的告示,看了告示还去潜水的就是自己作死了)。让我们从鲨鱼的视角解释一下:潜水者就是来海里游玩的,他们穿上潜水装备之后在海里话来划去,看起来和海里的其他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和鲨鱼来次偶然的邂逅。那么鲨鱼看到潜水者会做什么,转转尾巴走人——海里这么大,你爱干嘛干嘛,人家根本不关心你好么。(视频:潜水者与鲨鱼共舞)
误解四:为了学潜水,我得买一大堆装备。
真相:潜水有一定的门槛,但你只需要准备以下三样装备——头盔、呼吸器和一对鳍脚。要求?合身就行。许多海边都有潜水装备店,既能售卖也能租赁。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可以租赁装备,等真正地爱上潜水这项运动,并掌握一定的潜水技巧之后,就大胆地购买自己的专属装备吧。
误解五:在学潜水之前,要掌握高超游泳技巧。
真相:这个传言估计是因为潜水之前要进行一场考核——中途不休息,游200英尺。事实是,没有时间限制,这也不是竞赛,你完成了这个任务就算具备潜水的资格了。诚然,具备高超的游泳技巧能更快地适应海水环境,也能更自如地应对一些危机情况。不过请看看考核的结果,小到8岁、大到80岁的人一般都能通过考核,你还会觉得潜水之前一定要成为游泳高手吗?
误解六:潜水是大男子主义的运动,不适合女性。
真相:最初从事海上相关活动的确实是男性(渔民、船员、水兵等),参与到极限运动中的也以男性居多,但这并不等同于这不是一项适合女性玩家的运动。任何勇敢、自信、敢于挑战自我的女性都不会被过去的习惯或认知束缚,潜自己的水,让别人去说吧,爽的是你自己。要知道,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担任救生员、潜水导师、船长、度假村业主等。而且,成为美人鱼不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吗?
误解七:潜水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真相:这一点算是真的,不过要怪只能怪自己没认真听课——潜水之前导师一般都会教你如何平衡耳朵的压力。在往深处潜水的过程中,不要操之过急,首先轻轻地捏住鼻子,再对着鼻孔吹气,等到身体有一种舒适感后再放开手。简单吧?之后你就能适应水底的压力了,要是有任何身体不适的状况,及时地脱离海水向导师请求协助就行。
误解八:我不能潜水,我有...病
真相:医生都是小心谨慎的,如果你向他们咨询意见,他们的答案一般会是“别去潜水”。事实上,许多地方都有潜水医学专家,他们会对你的身体做一系列的检查,来决定你能不能潜水。
在过去,哮喘和糖尿病患者都被告知要远离潜水,但现在,只要能保证潜水地区的安全以及救生员的在岗,这两类人都能胜任潜水。
误解九:浮潜跟潜水一样有趣(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浮潜吧)
真相:别开玩笑了。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吧:浮潜就是你从窗户看着不远处的一群人在踢足球,看着挺精彩;潜水就是你脱下你的便装,换上运动服,穿上足球袜,自己参与到足球比赛中,这才是真正的过瘾!“可远观不可亵玩”是用来欣赏美女的,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探索海洋的奥妙,体会潜水的乐趣。说了这么多,是时候拿出干货了:一位名叫Mathijs的老外只凭一口气,在菲律宾的Moalboal海域遨游了一分多种。数不尽的沙丁鱼在身边穿梭,在海水的映衬下,仿佛勾画了一幅唯美的墨绿色画卷。